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華人世界最大心理諮商網站 拓展心理諮商無限延伸空間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全球化浪潮,台灣心理學家的挑戰與因應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 台灣心理諮商論壇(本園地提供意見討論,網友所發表之言論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請自負言責勿發表廣告與不當言論。本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不能取代實體的醫療與諮商服務,請尋求正式的醫療與諮商協助。)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發表人 內容
周才忠



註冊時間: 2005-05-22
文章: 27
來自: 台灣社區心理學資訊網(Community Psychology TW)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十一月 07, 2007 3:16 am    文章標題: 全球化浪潮,台灣心理學家的挑戰與因應 引言回覆

全球化浪潮,台灣心理學家的挑戰與因應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07/11/07)


隨著,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各國相互關聯性提高,透過便利交通運輸(飛機、高速鐵路等),人與人之間有如天涯若比鄰般牽連在一起,加上電信(telecommunication)、電腦資訊等新科技突飛猛進,以及實境與虛擬網路平台迅速擴張,區域性政經結盟與跨國投資盛行,彼此依賴程度(interdependence)日深,國際移民潮湧現,使得世界變得愈來愈小。不管人們願不願意,實際上仍必須宣告突破傳統疆界藩籬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新時代已來臨了。為什麼會有這一連串的劇變呢?在2005年Thomas L. Friedman所著《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的暢銷書中,就曾指出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與三大匯流,提供人們一個具體而微的思考方向。

當世界被抹平之後,理應給全體人類帶來更多財富、健康與幸福生活,但是事實卻不盡然,反而形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等現象,權勢與資源仍然相對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我們必須去檢視現今在全球脈絡(global context)之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可諱言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透過物流與資訊流通管道快速蔓延,美式的新自由資本主義(neoliberal capitalism)大行其道,例如開放市場、自由貿易等政策,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亦扮演重要推波助瀾角色,但這並不是解決所有開發中或新興國家經濟問題的萬靈丹。

再者,全球化進展過程受到國際官僚組織的強加主導,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在其《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一書中,就曾根據親身經歷或見聞,痛陳「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等三個重要國際機構所主導的全球化與經濟發展帶給開發中國家的苦痛,實已超過必要的程度,尤其對於那些國家的窮人更是造成沉重的打擊。另外,他也指出全球貿易體系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已開發vs.開發中國家),引發諸多對全球化的反對聲浪或抗議行動,故必須重新檢討一番。

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經濟」、「文化」、「社會」、「自然環境」、「衛生醫療」等各種變動及可能衝擊,我們台灣身為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一員,亦無法置之度外。雖然,全球化相關議題所牽涉的層面甚廣,筆者依據平日社會觀察,提出以下幾點對問題現況的分析:

一、全球經濟波動的骨牌效應:各產油國惜售減產或地區衝突,造成油品供需失衡現象,國際油價屢創歷史新高,每桶原油即將突破100美元,此帶動相關原物料與民生必需品競相上漲趨勢,使得物價年增率亦創新高。因此,造成國內民眾相當大的心理恐慌與生活壓力,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下降,甚至導致廠家長期入不敷出而倒閉。

二、中國掘起之強大威脅:近年來,世界大廠紛紛向中國大量投資及轉移,儼然已成為全球製造業代工(OEM)的龍頭,再加上民眾消費力強勁,貿易順差擴大,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將可高達11%左右。由於低廉的生產要素與龐大內需消費市場,使得台灣產業大量西進設廠投資(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2007年第2季止,上市與上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已逾861家,累計投資金額高達6,671億元),如此巨大的磁吸效應所產生的相對風險,實不容小覷。

三、政經、衛生醫療之整合趨勢及孤立危機:歐盟(European Union)已包含27個會員國,目前是最強大的地區性國際組織,在貿易、農業、金融貨幣等各方面日趨整合統一。美洲地區34個國家亦形成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與歐盟相抗衡。另外,無論「東協加一(中國)」或是「東協加三(中國、日本與南韓)」,台灣皆被排除在此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體之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亦有類似情形,因此有明顯孤立或邊緣化的危機。

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農業的長期影響:台灣農業向來都是小農經營的型態,但隨著經濟起飛及產銷成本的提高,在加上農村人口高齡化、農作後繼無人、青壯人口外流等嚴重影響,國內農業發展早已搖搖欲墜。然而,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WTO之後,面對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等)的國際競爭,台灣農民的生存挑戰與危機將是更加嚴峻。

五、M型社會(不平等的財富分配)的趨勢形成:近年來,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大量外移,相關工作機會快速流失,除了電腦及電子等高科技外,本土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不易,對於低技術勞工造成結構性失業的衝擊。但整體經濟環境與景氣仍然處於不佳狀況,高教育程度者就業機會相對減少,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首度超過高中職。另外,因失業、卡債或經濟困境所導致的自殺死亡事件層出不窮。貧富差距持續加大,放寬低收入戶認定標準(下修貧窮線),「新貧」(new poor)或「近貧」(near poor)家庭增多,薪資所得成長停滯,原來屬於社會穩定力量的中產階級(Middle Class)也正在萎縮消逝之中。

六、兩岸關係處於緊張對峙局勢:雖然反戰、反帝國主義(imperialism)之奪取(dispossession)侵略等已蔚為世界風潮,但至今世界小規模的零星衝突(low-intensity conflicts)(例如阿富汗、喀什米爾、以色列等)仍然不間斷,以系統化跨國力量來壓制自治或獨立運動時有所聞。例如,中國始終不願放棄對台的主權宣示與武力威嚇,雙方陷入長期無解的政治僵局,相信「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與「衝突解決」(conflict resolution)仍是未來台海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

七、全球氣候變遷(global Climate Change)的效應:「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記錄片在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出盡鋒頭,其片中主角─美國前任副總統高爾(Al Gore)亦與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同獲今年(2007)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殊榮,這些顯示「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存在事實與其對人類居住、生活、行為、自然資源、地區和平等衝擊影響,已經受到世人高度的重視。台灣被IPCC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之一,國人應及早正視「永續發展」(sustainable future)的相關課題。

八、傳染疾病防治日益困難:國際交通運輸便利,商旅人員往來日益頻繁,相關新興病毒(如SARS、HIV/AIDS、禽流感、Ebola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得以快速擴散到全球各地,防疫工作不易落實,已嚴重威脅到全球人類的生命與健康。2003年,我們台灣就曾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SARS疫情風暴,另外HIV/AIDS的新增案例,每年也不斷增加,如何有效防治傳染性疾病之散播,將會是未來國內相關衛生醫療專業的一大考驗。

九、新移民(new migrants)的接納與融合問題: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內外籍、大陸(含港澳)配偶的新移民人數將近有40萬人之多,其出生子女至今亦約有24萬人,如以3.06人的平均家戶人數估算,至少占全國總人口之5.3%。我們必須正視多元文化(human diversity)與族群融合問題的存在事實,並且從校園反偏見(prejudice)與消弭歧視(discrimination)開始做起,教育下一代如何真心接納與尊重他人,建立跨文化(cross-cultural)的覺察與學習環境,然後再逐漸發展成友善社區與多元社會。

十、青少年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發展深受西化與亞洲各國影響:例如,現在的年輕世代比較傾向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飲食方面也逐漸被西式(westernization)速食(漢堡、薯條、比薩)所取代。最近,掀起一股日韓的偶像劇與美食(日式料理)之風,閱讀習慣(漫畫)與穿著喜好(嘻哈風)也在快速被改變,傳統文化價值遭受前所未有的崩解危機。

十一、家庭支持系統產生變化:隨著全球化專業分工趨勢,各大企業愈來愈多在海外佈局,例如成立跨國公司(multinational or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員工外派到大陸或其他國家「短期工作」的日益普遍。但如此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不得已狀況,也衍生出「假性單親」(pseudo-single-parent)的相關問題,尤其是增加另一配偶在教養上的壓力與困難,甚至是整個家庭功能的喪失。

十二、恐怖主義(terrorism)盛行及威脅:美國相繼出兵伊朗與伊拉克,引起「伊斯蘭恐怖主義」(Islamic terrorism)劇烈反撲,造成回教與西方國家嚴重對立,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樓與五角大廈遭受恐怖攻擊就是令世人無法忘記的慘痛回憶,另外對世界經濟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如何針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生物或核子恐怖攻擊,研擬有效危機處置(crisis intervention)與預防策略,目前已成為各國建立反恐體系的討論焦點。

十三、國際毒品流動加劇,運毒方法不斷翻新:毒品走私是第一個利用全球化而謀得最大利益的犯罪行為,許多恐怖組織更將其做為重要資金來源,如此複雜的跨國化、組織化之犯罪網絡,擁有獨立的軍隊、金融與運輸系統,增加各國毒品防制工作之不易,有時候還必須拉高成為社會或國家安全、國際合作等問題。目前,國內亦有毒品日益氾濫及青少年嗑藥成風的相關警訊,值得政府、司法與教育等相關單位持續關注。

十四、人口販運問題嚴重,相關被害者人權保護普受各國關注:人口販運(human trafficking)(例如強迫勞動、性剝削等),它是奴隸制度(slavery)與交易的現代翻版。雖然,美國國務院「2007年人口販運報告」(The 2007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已將台灣自第二級觀察名單中除名,但未來在倡導與相關預防工作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雖然,「心理學」(Psychology)是一門科學,但與全球化議題之間也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世界正在急速的變遷之中,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壓力相對提高,身心健康狀況(不確定感、焦慮、抑鬱、失眠、恐懼、震驚、失落、認同混淆、物質濫用等)受到相當大的威脅。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台灣心理學家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跳脫為資本主義、民族優越感(ethnocentrism)、醫療模式或政治服務的奴僕角色,運用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方法與實務,採取系統取向(systems orientation)、批判性方式(critical approaches)與解放(liberation)觀點,實際參與社會系統之次級改變(second-order change)的合作行動,因應全球化對國內所造成的各項衝擊,化危機為轉機,並且進一步促成國家和平、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與人民安康。

在這21世紀的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相信台灣未來所面對的國際處境只會愈來愈嚴峻,我們心理學家的專業角色為何?有哪些具體的因應策略呢?根據國際心理學(International Psychology)相關代表文獻指出,長期關注“社會脈絡”(social context)的「社區心理學」(Community Psychology)領域與其新興的「全球社區心理學」(Global-Community Psychology)(Marsella, 1998)面向等皆能夠提供諸多不錯的另類(alternative)思考與世界觀,以實證為基礎,深入瞭解全球化變局(global turbulence)對個人健康(individual wellness)與社區安適(community well-being)(例如文化錯置或崩解、社會理想破滅、道德危機、族群分裂、生態浩劫等)產生的正負影響,依迫切程度之優先順序(priority),規劃出相關創新且具不同層面(multi-layered)的預防或處遇方式。

筆者認為一位心理學家是可以「戴許多帽子」(wear many hats)的,扮演多種專業角色功能。例如,需求評估者(needs evaluator)、計畫規劃者(project planner)、團體促進者(group facilitator)、共識管理者(consensus manger)、衝突協調者(conflict negotiator)、危機工作者(crisis worker)、健康促進者(health promoter)、合作者(collaborator)、倡導工作者(advocacy worker)、資源媒介者(resource mediator)、諮詢者(consultant)、科際整合者(interdisciplinary worker)、政策分析者(policy analyser)等。

我們台灣心理學家在因應全球化諸多挑戰之同時,也能夠有下列以「在地化」(indigenization)為思考基礎的介入策略:

(1)增強社區關係,凝聚社區意識(sense of community),促成相互信任支持,發展社會責任,建立具彈性、能力(competence)與永續(sustainability)的社區環境。

(2)積極參與公共政策,由下而上(button-up),提出解決全球化所引起的貧富差距現象之有效方案,進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致力於社區或校園之反偏見與反歧視相關活動,提昇尊重多元文化(diverse cultures)之敏感度與包容性。

(4)擴大公民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與賦權(empowerment),倡議民眾自決(self determination),保護基本人權,反對任何社會壓制(oppression)、人口販運與權力不對稱(power asymmetry)等現象。

(5)循序建立國人自我效能感、優勢能力與競爭利基,連結在地與全球之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使其學習如何去因應新的局勢。

(6)發展心理取向之「生態分析」與「環境影響評估」模式,研擬有益健康原則(salutogenic)的信念、行為或生活型態,並提昇個人與社區相關的環境保護、管理及節約能源之成效。

(7)開啟社會對話機制及互動平台,協助解決政治紛爭(political turmoil),促進族群和諧的社會氣氛。

(icon_cool.gif探討戰爭或恐怖主義對國內民眾心理及社區環境影響,及早規劃相關衝突預防與緊急應變機制。

(9)參與區域組織,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追求世界和平、提昇人類福祉(human well-being)及促進社會榮景(social flourishing),盡一份專業心力。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發送電子郵件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
pawowgold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四月 23, 2012 3:19 am    文章標題: very good, it's very useful to me, thank you very much! 引言回覆

very good, it's very useful to me, thank you very much!
回頂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 台灣心理諮商論壇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可以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2.0.0 © 2001 phpBB Group
繁體中文化由 竹貓星球PBB2中文強化開發小組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