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華人世界最大心理諮商網站 拓展心理諮商無限延伸空間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老師小蔚的事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 心理學討論區(本園地提供意見討論,網友所發表之言論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請自負言責勿發表廣告與不當言論。本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不能取代實體的醫療與諮商服務,請尋求正式的醫療與諮商協助。)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發表人 內容
14923061 昭君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六月 23, 2004 5:37 pm    文章標題: 老師小蔚的事 引言回覆

我是昭君我有找到她,可是你的電話我弄掉了,所以她今天與我聯絡時,我也無法叫她和你聯絡,我只知道她好像是報告的檔案弄不見了,所以她沒交給你吧,詳細情況我會叫她用這個和你談,真的很對不起,如果你看到了也跟我說一下好嗎?

昭君
回頂端
14923057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六月 23, 2004 6:00 pm    文章標題: 老師我小尉 引言回覆

icon_confused.gif

老師,我能直接把我的心得po上嗎?
回頂端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六月 24, 2004 11:25 am    文章標題: 引言回覆

ok
回頂端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六月 25, 2004 9:30 am    文章標題: 引言回覆

icon_redface.gif

24個比利


「24個比利」這本書是我在高中時,有次去逛書店無意間看到的。但當時我只是大略看個簡介、隨手翻他個幾頁...

「24個比利」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罪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從書名來看,顧名思義在比利體內存在著24個不同的人格,包括國籍、性別、年齡、智商都有所不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一切必須從比利的童年生活說起...他的母親桃樂斯當他的生父去世時,跟一位名叫米查的男人再婚。米查,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在比利的童年生活留下不少陰霾。例如:米查經常藉故帶著比利跟他哥哥去穀倉的時候,對比利加以性侵害,並以各種理由威脅他不准張揚去。在這種身心受創的情況下,他創造出其中一個人格「大衛」,大衛在24個人格中所扮演的是痛苦的承受者,於是每當比利遭受類似事情時,就是大衛出現的時候。他的24個人格就是都在類似情況下產的,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多重人格(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來說,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是否真有可能如此?對於答案,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簡單的說,多重人格便是人格不連貫,不像一般人通常能跨情境、跨時間的表現完整的人格。舉個例子,在台灣,我們可以從民間的信仰習俗看到某些類似的情況...例如乩童附身,在附身當下其本身的人格似乎暫時被取代;而近年來的醫療資料也指出,似乎不少的精神病患也都有靈魂附身的現象。

精神異常在某些人眼裡,或許只覺得那是一種犯罪者刻意偽裝已逃避法律制裁的伎倆。可是在此書中的比利時常在被捕的時候,露出一副自己什麼也沒做過的神情,其實這並不是演戲,那只是他其中一個人格為了某種目的而做出的行為,可是當比利在被捕時,卻又換了另一個人格。相對的,他並不知道自己曾經做過什麼事情,他對自己本身開始感到罪惡,覺得自己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別人,漸漸地對本身存在價值感到困惑,甚至想了結自己的性命。

我想,在治療過程中,要使每個人格均勻的融合在一起,應該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吧!因為那對他的腦力及心靈會造成極大的負擔,也有可能會使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繼續活在一種在自我中迷失本身的生活。其實追根究底最初的原因,若不是比利小時候所受到的種種侵害,我想,或許比利現在還是個正常的人,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享有過正常生活的權利。



6/12   am9:35-am14:07
回頂端
14923057
訪客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五 六月 25, 2004 9:31 am    文章標題: 引言回覆

icon_rolleyes.gif

分心不是我的錯


本書是由愛德華•哈洛威爾和約翰•瑞提兩位醫師所寫的,書中詳細介紹了「注意力缺失症(ADD)」,藉由許多各種不同注意力缺失症個案的徵狀及療效,裡面包括了「不斷追求高度刺激的過動者」,以及什麼是「也不錯的白日夢者」。作者藉著這些實例,說明注意力缺失症的原因及治療的方法,並指出何時服用藥物會有效,以及如何使用行為改變技術。其實兩位作者也都是患有注意力缺失症,但是都成為了成功的心理醫師,所以藉由親身體會和其專業的經驗都使本書更具說服力。

有一群人,他們的智力和一般人並無不同,有一部份甚至智商高出常人許多,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常受到周遭事物的影響,只要一隻小鳥飛過去,一聲電話響,吸了一口氣,之前整理好的思緒又一掃而空。在一再構思和一再遺忘的過程,會讓他們產生很大的困擾。另外,他們在情緒上的控制無法有效自我管理,導致常常與人發生爭論,產生誤解,或做出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事,他們就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ADD)」。

「注意力缺失症」目前被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心理學家史蒂芬•海斯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由於自我語言內化和規則運作的行為能力有問題,所以容易造成以下的情況。第一、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造成學習和行為表現常出現不穩定的情形,狀況時好時壞。第二、過動兒常常隨心所欲,讓外界的事物控制他們的心志,做出草率敷衍、不負責任的決定,所以他們較不易遵守承諾,常常發生賴皮、耍賴的行為。第三、和一般孩童相比,過動兒似乎無法思考比較深遠的後果,例如:他們常只顧於眼前的玩樂,導致重要事情一再拖延,堆積在一起到難以處裡的地步。第四、因為過動兒容易受到即時的事件和後果所影響,所以他們常常無法成熟的蛻變,也造成他們總是不容易控制自己和整合計畫未來的行為。

由於不斷的失敗,被誤解,以及其他情緒上的打擊,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往往形成自我形象和自尊低落的問題。不論是在家或是在學校,別人總是不斷的在指責他懶惰,說他笨、頑固,說他「少一根筋」。大家怪他們吃飯時弄得一團亂,度假時破壞家庭氣氛,他們因為破壞教室秩序被處罰,還常常被黑鍋。老師常常找他們的父母到學校談話。一次又一次,生氣的老師和挫折的家長談過話之後,不在場的孩子總會倒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負面形象一再被提出來強調,直到孩子完全相信自己是笨孩子、壞孩子。

其實注意力缺失症並非無法可救,只要經過適當的診斷,在了解自己的狀況後,配合藥物、心理治療、行為的訓練和建立結構的策略,他們是可以較容易穩定自己的情緒,並減少因為注意力的不集中。另外,我覺得協助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旁人的諒解、關心與協助。旁人的關心和體諒對注意力缺失症患者是一個很大的助力,能幫助他了解自己的狀況和建立自信心,進而在未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因此,藉由多方管道資訊的灌輸和教育下,讓民眾了解了注意力缺失症的狀況和治療方法後,在遇到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發生一些衝突和狀況時,就能以一顆體諒關懷的心去面對他們,因為「分心不是他們的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也能在了解自己狀況後,尋求適當的診療和協助,進而也能減少很多社會中發生的問題。


6/13   am10:15-am15:05
回頂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討論區 首頁 -> 心理學討論區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北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2.0.0 © 2001 phpBB Group
繁體中文化由 竹貓星球PBB2中文強化開發小組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