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課程_吳麗娟教授/資深諮商心理師 (IP第七期 2022年9月秋季班) 「人際歷程治療與系統取向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 線上課程_吳麗娟教授/資深諮商心理師 (IP第七期 2022年9月秋季班) 曾獲得師鐸獎與傑出教學優良獎。目前仍是台北市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諮詢顧問(1994-迄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諮商心理師(2010-迄今),各公私立大專院校、各級學校兼任督導、講座(1994-迄今),各級法院、行政院、輔導各機構講座(1994-迄今),師大心輔系兼任教授(2014-迄今)。 課程介紹 麗娟老師自1990年赴美至Univ. of Oregon的Division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攻讀博士學位,學習美國西岸盛行的人際歷程治療(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rapy,簡稱IP)。1994年回台後,即在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開設IP課程迄今,已近30年。 IP是心理動力學派的一支,是一個整合型的取向,融合了人際-心理動力、依附理論、家族治療,以及認知行為,強調以治療關係作為治療中的焦點。IP重視治療過程,認為案主的問題會在治療關係中重演,治療師提供案主修正性情緒經驗,幫助案主做根本的改變。
IP治療師主要是幫助案主:(一)了解、辨識、回應案主重複出現不再適用的人際關係模式及核心議題;(二)透過治療師與案主間的關係與人際歷程以解決案主的困擾;(三)將治療中親身經驗的學習,轉移、類化到真實生活中,協助案主成長改變。不論你是哪一個治療取向,都能簡單地加入IP 這個整合性模式,進行更有效的諮商、治療。 IP既可以作為新手治療師的學習重點,也可以作為資深治療師在理論整合探索中的好幫手。IP不僅是一個治療理論和技術,它也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既可以運用於治療師專業成長上,也有助於治療師個人成長,可達到根本上的蛻變。另外,麗娟老師自2000年跟隨香港的李維榕老師學習系統取向家族治療至今,不斷將系統取向的觀念加入IP之中,應用在個別治療上,讓IP視框更為廣闊,也更為有效。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IP理論的學習為主軸,並加入系統取向家族治療的觀點,更豐厚IP的視野,重視治療師客觀反移情的運用,鼓勵治療師建立其「個人治療理論」,以深化治療工作的進行。課堂上將進行案例討論與督導,以增進理論的理解,學習將理論應用到接案的實務工作中。 麗娟老師的「吳氏IP」重視治療師主觀反移情的覺察,及反思華人文化中的「國粹」(治療師舊習慣:成就取向、二分絕對化、問題解決傾向、以和為貴等的習慣)和治療師自己在治療系統中所受的影響是如何影響治療師的接案。 另外,上課時,更著重在彼此的深入討論與課程內容概念上的內化。本課程強調IP理論的內化,常聽到學生們說:「麗娟老師是用IP在教IP」,本課程重視如何將IP與家族治療系統理論的內涵,應用在治療師自己的親子、親密、人際、職場、師生關係等日常生活各層面的關係中,以增進治療師IP理論的內化與其自身自我覺察成長上! 綜上所述,本課程強調實踐IP精神於課程之中,幫助大家理解與經驗其理論內涵,提昇本身的專業與自我成長。期盼參與本課程的助人者能重視自己的自我成長、建立個人的治療理論外,大家能學習人際歷程治療與系統取向的理論基礎,並有機會將理論落實於接案的實務工作中,並開展其治療專業成長上的蛻變。 課程進行方式: 本課程的進行方式: 1) 麗娟老師先做四次演講:IP與系統理論如何應用在助人者的親密關係、人際關係、 日常生活與自我成長上。 2)討論Teyber (2016)第七版一書各章的內容(共十章)。 3)觀賞討論IP接案影片。 4)討論、督導案例。 麗娟老師不會照本宣科,會搭著大家的發言、討論,以白話、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IP內涵,並以IP精神進行課程,不但這麼「說」IP,也實際這麼「做」IP,幫助大家在課程中深入地討論理論內涵、經驗IP理論,並且應用於接案與治療師本身的成長中。這是系統性地學習「人際歷程治療」與「系統取向治療」理論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歡迎親愛的你參加! 課程資訊
課程進度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1GkrM72x6b9m6Kgh6 【課程詳細資訊】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GtGOO59eeE15FFrTJ0GS5l0KygDKxuAPG-PbVzCBGVs/edit?usp=sharing 【主辦單位】 ![]() 謐時光心理諮商所 【協辦單位】 延伸工作坊 為讓助人專業之相關訊息能更廣為人知,本網站免費提供此一訊息平台,平台內所有訊息皆是由各主辦單位所發佈,若您對此則訊息想要更進一步瞭解,請逕洽主辦單位。 |
製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TCNet)資訊服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