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衡工作室] 2023 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養分(含統整性單次完整 session 經驗式學習)
2023 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養分 (含統整性單次完整 session 經驗式學習) (for 諮商治療專業人員) 你對自己所學的是否有時也像案主一樣「知道」但未必做得到呢?
你知道在治療中經驗到所需要或想要的改變「狀態」是很重要的嗎?
你想在原本的實務上增加經驗式/
你想學習經驗式介入但又不希望放棄自己原本所擅長或偏好的理論觀點嗎?
你想要鍛練自身運用經驗式治療的「肌肉」力道強度及感受其中紋理細膩度嗎?
又或者,你是想要在實務上有更寬廣的方式來運用自己這個「人」呢?
還是,你較偏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更甚於單純模仿大師的技巧呢?
除了傳統途徑的反思覺察與修通,你知道還有途徑能幫自己超越過去經驗的限制嗎?
你知道在經驗式治療的學習體會可以幫你把過去所學的某些治療技巧再淬煉過嗎?
你想要經驗到自己還有更多潛能以及其他可能嗎?
或許你早已知道大腦的神經連結會因重複「經驗」而改變,或許你也知道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召喚」記憶的能力、經驗可以再被經驗或以不同方式經驗。又或者,你在學習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治療法時就曾練習過引導式想像或在其他取向中學習過數種經驗式技巧(或含超個人心理學偏好的體驗方法)....,又或是,你在相關技術書中曾經讀到過矛盾意象法或嘗試運用過它、甚至你學習家族治療的策略學派時已看過多種具治療性雙重束縛的策略...。也或許,你已經知道這些方法都在創造讓案主有新狀態新經驗(體驗)、或家族治療時用以促成家庭成員有新的互動經驗等。然而,或許你還不知道的是,上述都可能與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原則或方法有關、而且重要原則的掌握會有助於你更整合且更自然彈性並創意地活用它。而這些,無法只透過「知道」而學習,而是透過自身經驗(體驗)來學習體會到重要原則與細膩差異。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就是希望透過自身狀態的體驗變化而學習練習到相關原則與技巧,且持續運用於自身體驗亦有助於拓展成長或自我修通,並可持續精緻化與深化。所有技巧也會由你自身經驗出發而有機會再發展出屬於你自己風格的變化、甚至有可能創造具有你自己特色的技術。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曾受學校訓練的諮商治療者,
想要拓展經驗式治療介入、想要更精緻細膩的運用自身 ∼∼歡迎來透過自身實際體驗,從經驗/體驗的養分中拓展專業及個人成長∼∼
四堂累進性練習體驗的實體半日工作坊、及一堂統整性學習(含單次完整 session) ~實體最能多重體會、將與你原本所學的諮商治療可完美結合~ <本班只收4-12人,已確定開班> 帶領者:翁令珍博士(諮商心理)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及諮商督導的資深工作者、與訓練者 #不須放棄自己原有的專長せ而是朝向整合
![]() 此系列工作坊,主要在誘發治療者多種狀態的體驗學習、且每場間互有累進,需要成員們願意在過程中投入體驗並互相帶領練習。(另:如果你有夥伴能在課程後繼續互相練習,當然會更有幫助。)
第一次聚會,想讓成員不只是「知道」或「認識」如何成為經驗式,而是要「開始成為(being)」經驗式。因此,希望透過練習及體驗,讓成員練習從「經驗式」去發現、也開始從自身體驗來體認重要原則,並從精緻化(elaborate)經驗的重要經典形式開始練習起。而這過程也會運用到成員們的過去經驗作為資源。 「順勢運用/善用(utilization)」是艾瑞克森催眠/經驗式治療的重要原則與精神,Jeff Zeig 在他「經驗式治療藝術」一書整理了共二十六個原則,而我認為「順勢運用」是貫串其中相當基礎又很核心的精神。而元素/成分(components)的概念是我認為可提升治療細膩度也讓治療較快有進展並有所本的一個重要概念,Jeff Zeig指出所有經驗裡都有許多組合的「元素/成分」,而促成改變並非直接去翻轉整體,通常是透過特定元素的改變來創造一種連鎖反應的質變。關於此,Jeff Zeig 常用的詞是元素或成分,Stephan Gilligan 的元素概念是 holon,是部分也是整體,治療中「部分」(parts)的運用與此相關,雖然用詞有不同,但都是帶著系統觀意涵的概念,誘發元素或部分的改變是為了促使「整體」產生「質」變。治療者主要協助改變案主的困擾「狀態」,而狀態的改變則是透過誘發元素(運用元素概念,可能創造遞迴或用以增加彈性,甚至加上順勢運用時也是創造矛盾意象運用之基礎)。本場次針對「順勢運用」原則與「元素」概念會有些講解與練習,再加上經典的遞迴(recursion)形式作為打開或拓展感官體驗連結上資源的基礎練習,讓成員真正開始「進入」艾瑞克森經驗式(這也是開始做不需要腳本的催眠引導/引導式想像/引導式體驗所需要的基礎能力)。現場也會視成員的學習體會做調整,並且上述原則及概念也將貫串運用於我們各場次所體驗。
延續對元素(成分)的學習體會,本場次中,我們運用既是部分也是整體的holon概念來介紹可簡約可精緻的治療地圖,而成員們原本各自的專業學習優勢也將可整合進去這樣的治療地圖當中。並且,我們也會解構、重新定義或重新框架所謂的困擾/問題、以及阻礙,並結合上一場所學的重要原則與技巧,來對本場次主題做進一步的系列練習與體驗。此外,任何治療者都會有自身在很多當下的較佳狀態與較差狀態,我們也將善用成員們的自身經驗(無論是專業或個人),來協助進入中正狀態,會對自己有更廣的觀察覺察與發現,並練習透過身體感官、畫面、肢體等來開始探索與體驗運用於自身的治療地圖。 這個過程會運用到相關的正式催眠或自我催眠,有助於治療者對於自身當下狀態有更細緻的覺察及更靈活的運用,且對此若夠熟悉,也能持續運用來為自己做進一步療癒。而這些實務原則與方法,一樣可適時用在協助案主做類似的探索,或也可用於協助案主進入更深體驗的轉銜過程。本場次除了相關講解與練習,也結合練習部分相關的正式催眠引導、且與夥伴互相帶領並體驗這些過程,再視成員的學習體會連結其他相關的重要原則。而這些練習體會,也影響後面場次更深入的學習。
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我們將針對情緒來做練習。重新定義或重新框架所謂「問題」是重要原則之一,當然也包含一般所認為的「負面」情緒,對其做治療性的重新框架、也能進一步順勢運用。情緒感受是個體內在世界的一類主要元素,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而與內在不同部分自己的工作當中,喚醒或增加「猛烈有力」、「溫柔慈愛」、或「有趣好玩」的情緒能量,確實是實務當中很有機會常做且會容易有效能的方向,治療者熟悉這三個核心的原始情緒能量,能與夥伴在練習中帶出這些能量、也經驗到被帶出這些能量,對於自身狀態的相關變化將更有所敏覺並可練習善用,熟悉後也更能適時運用於與案主的工作當中。本場次會有循序漸進的體驗並提供帶領的相關重要步驟,而當然,這些練習需要接續前面場次所體會,過程中也將視成員現場的學習需要來連結其他重要原則。
修通自己(或更完整自己)可能是一條長路,但這會是一條每次體驗後都能有所進展的路。與父母的關係是實務工作中常見的主題,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或受傷的兒童被喚起時,未必是須要透過詳細探索過去或談及細節內容來處理,而是要在當下有所「新體驗」。本場次將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以及原則與技巧,針對所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的兒童,做些現場適合的練習及體驗。每次的這類體驗都可能為內在自己多連結或擴充了一小部分(也可說是,多認可/認回了某一部份的自己、或療癒了某部分的自己)。我們將在當次讓夥伴們互相有些帶領練習並體驗,透過帶領經驗這個轉化過程的重要步驟、也被帶領經驗這些步驟,有助之後用於平日的自我覺察自我照顧、以及內在的自我拓展(這個過程也是一種自我修通),同時有助於進一步在治療中的細膩運用以及繼續的深化與精緻化。此外,視成員學習體驗情形,除了繼續將holon的部分整體概念融入其中,也希望同時拓展成員們對系統的體認,並從系統觀點提醒與拓展可能持續的練習或體驗路徑。
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前半場我們將會先有個統整過程、含相關的練習或小體驗; 後半場將進行一個完整的單次session的案主體驗-現場實作(部分類似 Stephan Gilligan 的實體督導班的進行形式):須有一位成員自願「體驗案主」(提出自身想達成的一個目標或所關注的一個自身議題),案主選擇邀請現場願意與我一起現場實作的夥伴進行單次完整session(綜合運用自身體驗包含原本優勢せ以及本期所學習體會的原則及技巧,與我共同完成)。***此外,如果本場全部成員們共同同意、且能有多一位自願體驗案主,我們也可將原本前半場的統整性練習更改為增加一個session的「案主體驗-現場實作體驗」。<未來會再對報名成員詳加說明現場實作的細節流程>
#不須放棄自己原有的專長せ而是朝向整合 為讓助人專業之相關訊息能更廣為人知,本網站免費提供此一訊息平台,平台內所有訊息皆是由各主辦單位所發佈,若您對此則訊息想要更進一步瞭解,請逕洽主辦單位。 |
製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TCNet)資訊服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