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信箱  留言  討論  管理模式

來回應留言         我要留言         
         HTML:  總留言數:7395   /共370.頁

本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不能取代實體的醫療與諮商服務,請尋求正式的醫療與諮商協助。

留言者:橡皮擦   [女] [2023-10-03 13:56:56]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人生第一次想自殺的是9歲,之後的數十年我都活在精神解離的日子裡,被自己家人性侵,媽媽當作不知情,還指責我不懂事;成年後媽媽生病我還得去醫院照顧她,她說她很害怕一個人躺在醫院害怕死亡,我是她的希望,真想拿枕頭結束她。
憑什麼我要在恐懼憂鬱想輕生的生活中長大,她沒有盡到照顧者的責任保護我,卻反過來要求我要為她的人生負責任。
為什麼我要在這種垃圾家庭中出生,我的餘生就只能在看病吃藥中度過,好想跟他人交換人生。

留言者:橡皮擦   [女] [2023-10-03 13:56:32]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人生第一次想自殺的是9歲,之後的數十年我都活在精神解離的日子裡,被自己家人性侵,媽媽當作不知情,還指責我不懂事;成年後媽媽生病我還得去醫院照顧她,她說她很害怕一個人躺在醫院害怕死亡,我是她的希望,真想拿枕頭活活悶死她。
憑什麼我要在恐懼憂鬱想死的生活中長大,她沒有盡到照顧者的責任保護我,卻反過來要求我要為她的人生負責任。
為什麼我要在這種垃圾家庭中出生,我的餘生就只能在看病吃藥中度過,好想跟他人交換人生。

留言者:橡皮擦   [女] [2023-10-03 13:56:18]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人生第一次想自殺的是9歲,之後的數十年我都活在精神解離的日子裡,被自己家人性侵,媽媽當作不知情,還指責我不懂事;成年後媽媽生病我還得去醫院照顧她,她說她很害怕一個人躺在醫院害怕死亡,我是她的希望,真想拿枕頭活活悶死她。憑什麼我要在恐懼憂鬱想死的生活中長大,她沒有盡到照顧者的責任保護我,卻反過來要求我要為她的人生負責任。為什麼我要在這種垃圾家庭中出生,我的餘生就只能在看病吃藥中度過,好想跟他人交換人生。

留言者:久美   [女] [2023-08-12 20:14:27]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媽媽自殺兩次了,第一次因為我不知道她有吃藥,送醫院去醫生說是小中風,但後面治療好出院後,第一個禮拜都好好的,之後回診後,就開始不吃醫院開的藥,反而吃外面診所開的藥,後面還把她之前在診所開的糖尿病的藥一次吃完〔應該有一個月份〕,過後沒幾天因為她在家裡跌倒,就又去了醫院,這次在急診的時候,她就一直說想死,住了一個禮拜的醫院〔現在還沒出院〕,腎功能是有恢復,但就是變得不說話,也不想下床走動,只要問她問題,都是哭,我真的很害怕,要是我找到機構接不上她出院,她要是回家住,又在發生一次,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回應者:意義   [男] [2023-08-15 15:00:50]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媽媽的情況想必讓您感到苦惱,這段期間,您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媽媽原本是什麼樣的人?哭泣、尋死行為背後,您覺得她有什麼期待?
媽媽曾經喜歡或擅長做哪些事?若有機會喚起意義感,將是好的開始!
    回應者:久美   [女] [2023-08-19 20:05:05]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目前媽媽已經在機構了
但那邊說她是突發性的憂鬱症,情緒時好時壞。
明明就可以走路的人,現在只能走下床,坐在輪椅上。
現在就怕她自己留下來的錢用完了,我真的無力負擔她的費用,加上她資格都不符合,有些補助也不能申請,我真的很頭痛。
  回應者:陪伴   [男] [2023-08-22 15:03:25]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找到機構是好的開始,目前適應如何?
情緒時好時壞,哪些時刻較穩定?為什麼?
運動、日照都能抗憂鬱,可考慮陪同運動;
同時,陪伴媽媽找到活下去的目的及勇氣。
    回應者:久美   [女] [2023-08-26 15:19:18]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目前情況都還好,只是從送去機構後,還沒看過她。
有打算找時間跟機構預約看她。
提到家裡跟金錢的時候,她就不理會,可是她自己也沒留多少。
現在只希望她能好起來,可以回來家裡住,不然一直住機構下去,也是拖累我。
  回應者:共同   [男] [2023-08-27 22:29:03]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經濟負荷,有時讓人感到苦惱及難受!媽媽是否也為此苦惱?
您曾經提到媽媽「自殺兩次、一直說想死、問她問題都是哭」等,
媽媽目前遇到哪些困難?您覺得她可以怎麼做,讓自己活得更好?
如果她的「想死」,原因之一就是「不想拖累您」,您覺得如何?
您最初「我真的很害怕」,害怕事情是哪些?母女如何共同面對?
    回應者:久美   [女] [2023-08-31 06:23:22]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我害怕的點是,目前我身體狀況也被影響到,這陣子有在吃抗憂鬱的藥,加上工作的不穩定,我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也沒辦法負擔她的花費,然而他兒子也只會出一張嘴,事情都是我在處理,處理的好就沒事,處理不好他就不高興。
  回應者:伙伴   [男] [2023-09-02 21:57:39]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您狀態不理想,還惦記著媽媽,辛苦了!
媽媽之前有哪些親戚朋友?哪些人可能支援?
「他兒子」能提供哪些協助?如何共同合作?
有人無助時「出一張嘴」,宜將他納入伙伴。
增加分擔人手,可降低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回應者:久美   [女] [2023-09-04 14:54:40]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媽媽幾乎都把關心她的人推開,他兒子還說了些讓我情緒更糟的話,還說要我有時間去看她,可是我最近情緒也很不穩,很怕去看她的時候,我會說出不好的話,又加上工作最近常常排休,想換工作又卡在怕不好請假處理媽媽的突發狀況,心裡壓力大到自己已經快受不住了。
  回應者:輪替   [男] [2023-09-06 18:26:56]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媽媽或許已經對生命失去希望,與她相處是項挑戰!
「照顧自己」是第一優先,您身心健康,媽媽才活更好。
「他兒子」可能不知所措,只好請您支援,可惜又口拙,
可嘗試教導他「處理突發狀況」,輪替也降低您的壓力。
    回應者:久美   [男] [2023-09-23 20:48:34]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媽媽在機構住了一個月多,這兩個禮拜去看她已經好很多,也有跟我吵著說要回家,但我真的被她傷了太深,很怕一答應讓她回家後,又在一次搞自殺,這也才讓我自己發覺到,原來我的憂鬱症也很嚴重,我自己現在都自身難保了,她要是回家在搞出有的沒的,我真的不想再幫助她了。

留言者:焦慮   [男] [2023-09-06 03:06:31]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不知道怎麼調適人生目標破滅後的失落與焦慮,今晚已經是第N個焦慮到失眠的夜晚,腦中一直想著自己過失與失敗,早上昏沉沉的,頭腦感覺很鈍,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致,一直負面思考,胃口也明顯變差,有時很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有時卻憂鬱的想哭,很想重新振作起來,也試著採取一些行動,但是有種恐懼的感覺讓我想躲起來,我到底怎麼了,是我抗壓能力太低太草莓嗎?
  回應者:運動   [男] [2023-09-06 18:27:44]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人生目標破滅」是重大打擊,需要一段時間重拾精力。
您能自省、自我要求,比較像「給自己的壓力大」,宜放鬆。
反覆思考,是為了「設法解決」,可先欣賞自己的「堅持」。
即使「不想動」,還是鼓勵「多運動」,設法促進全身循環。

留言者:快沒有笑容的人   [男] [2023-08-26 02:08:14]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我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在我還是嬰兒時過世,父親工作忙,他也不是心思細膩的人,我在父親身上也沒感受過深刻的關懷,父親的忽視,讓我從小就覺得自己需求是一種麻煩。
在長大的過程中,經常在想有母親會是什麼感覺,尤其是求學時期,每當下課看見來接送及運動會來幫同學加油的家長們,,還有每一個母親節,社群網站上全是慶祝的文章,心情就莫名的酸,另外,和別人聊天,我也刻意迴避所有跟家有關係的話題,甚至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孤僻。
因為來自這種破碎的原生家庭,我一直對被愛被關懷被擁抱有一種很強烈的嚮往,甚至一直在內心告訴自己,如果未來有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我一定把我所有的愛都投入其中,認真的對待未來的伴侶,用心關懷我們共同擁有的一切。
然而,在人際關係中,我想著能不能利用友情,來沖淡一些想被關心的渴望,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異常謹慎,深怕自己不好讓別人討厭,其實我也知道這樣子的我錯的離譜。
我也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文章,它們大部分都要你「先愛自己」,但是就算我真的能愛自己,也不代表有人會愛你不是嗎?每次想到這些問題,心裡就變得很混亂。
其實在很多個深夜裡想過,如果能在一個願意接納我的人的擁抱中痛哭一場,也許會多一點動力面對明天吧。
寧願幸福的活40年,也不願意心如枯槁的活到120歲
  回應者:轉捩   [男] [2023-08-27 22:28:08]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成長過程常會有些遺憾,嘗試透露將是好的開始。
家庭常是人際互動起點,除了父母,親戚朋友又如何?
「異常謹慎」的狀態,顯示出您對「關係」非常在意!
「先愛自己」是欣賞、珍惜自己,好好「擁抱自己」;
接受「目前的遺憾」之後,穩定狀態,逐漸往前邁進。

留言者:小明   [男] [2023-08-21 23:38:58]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失戀了 沒有心情工作QQ
  回應者:肯定   [男] [2023-08-22 15:04:10]  回應留言回應這篇留言
  失戀,通常是蠻大的打擊,需要一些時間調適。
若暫時不適合工作,可考慮請假,或調整投入程度。
對於這段感情,您有哪些遺憾?此外,有哪些收穫?
回想時,給彼此多一些肯定,畢竟雙方都曾努力過。


  下一頁

[Design by raych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