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的心理健康是當事人福址的保障
王智弘
醫生是人也會生病,若精神科醫師得到憂鬱症而自殺大家聽到會很驚訝,就如同若聽到癌症醫生因罹患癌症而死亡的消息也會讓人感到錯愕一樣,可是醫生也是會生病的,從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無論是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學校輔導老師、或是精神護理師、復健諮商師等等,所有的助人專業人員都與一般人一樣,也會遭遇心理困擾與精神疾病的問題,也都需要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服務,因此,除了自我療癒之外,也需要向其他助人專業人員求助,就像醫生生病除了自己調養之外,不能自己開刀,也要由其他醫生加以開刀一般,尋求其他專業人員的協助,也是專業人員本身要面對的事。
當然,從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因為是透過自己本身來從事治療工作,因此,自己個人的心理健康就變得非常重要,因此,助人專業倫理的立場是要求助人專業人員必須維持個人的身心健康,以免影響諮商與治療品質而傷害到個案當事人的權益,可是,助人專業人員常常是個案當事人傾吐心理困擾的對象,因此,在承載那麼多當事人心中的痛苦與憂愁之後,助人專業人員如何去化解、去轉化,以將此等痛苦與憂愁轉化成未來助人工作的有用經驗與實務養分,確實是助人專業人員的挑戰。
若是,因個案當事人的困擾問題而觸動了助人專業人員的個人問題,有時候是專業人員本身過去發生而未解決的困擾問題,或者是目前正同時困擾助人專業人員的問題,那麼,助人專業人員應該評估是否會影響其諮商與治療品質,是否會損及個案當事人的福祉,以決定自己是否要尋求督導的協助、向其他專家諮詢、或者應該尋求諮商與治療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要考慮是否要將手上的當事人轉介給其他助人專業人員,以使當事人得到最好的服務,也才是合乎助人專業倫理的適切做法。
能夠自我療癒的助人專業人員,或是尋求其他專業人員的協助以處理其個人問題的助人專業人員,不但不會減損其效能,而且更能擴大與加深其諮商與治療的經驗與能力,以提供對求助者更好的服務,因此,助人專業鼓勵助人專業人員不斷的接受在職教育,並在遭遇問題時勇於向其他專業人員求助,以更深刻體驗求助者的經驗,並使自己能有更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況。
若你(妳)是遭逢心理困擾的問題的當事人,別擔心你(妳)會造成妳的精神科醫師或其他助人專業人員的負擔,幫助
你(妳),正是他(她)們存在的理由與任務,讓專業人員協助你(妳),使你(妳)的健康狀況能夠不斷的改善,他(她)們會盡力而且有能力協助
你(妳)的。
在你(妳)遭遇心理困擾當然應該考慮尋求專家的協助,你(妳)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或任何可以幫助你(妳)的助人專業人員,他(她)們都要好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是對他(她)們或對你(妳)都是必要的好事,也是助人專業界對他(她)們專業倫理要求,若是你(妳)發覺幫助你(妳)的專業人員有身心健康上的問題,而可能影響其服務品質與你(妳)的福祉時,你(妳)可能要中止求助的行為,以尋求其他專家的協助,若是已對你(妳)造成傷害,你(妳)亦有權利向其所屬的機構、專業學會或公會提出倫理申訴。
若你(妳)是一位助人的專業人員,更是需要尋找其他專業人員的協助或自我療癒之道,因為這不僅是追求自我心理健康之道,更是維持服務品質與保障當事人福祉的倫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