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衡工作室] (線上視訊互動經驗式+實體)2025 經驗式治療師狀態修煉系列: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於重視關係與歷程之諮商中(含:進階應用-失落與悲傷經驗性實務)
2025 <線上視訊互動經驗式+實體> 經驗式治療師狀態修煉系列:結合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於重視關係與歷程之諮商中 (for 諮商或治療專業人員) 你想要系統性了解經驗式介入(運用trance狀態)如何與原本擅長的理論觀點作整合嗎?
你想要自然而然且安全地學會促成「狀態」改變的重要經驗式方法與原則嗎?
你想要鍛練自身運用經驗式治療的「肌肉」力道強度及感受其中紋理細膩度嗎?
又或者,你是想要在實務上有更寬廣的方式來運用自己這個「人」呢?
還是,你比較偏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更甚於單純模仿大師的技巧呢?
你想要學習適合結合於人際歷程取向(或其他重視關係的取向)的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含催眠)方法學嗎?
你想要經驗到自己還有更多潛能或以前沒想過的可能嗎?
當要將任何方法技術原則等運用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當中時,都是需要諮商治療專業人員評估過的,而傳統催眠中的互動「歷程」,並未必都適合直接運用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當中。特別是,如果對研究療效的「共通因素(common factors)」有所了解與體認時,在方法技術的運用選擇上,就必然會通過評估的謹慎考量而可能作出適度調整。這一系列的學習,就是在重視諮商治療關係與歷程之共通因素的前提作考量之下,選取適合的重要原則與方法,來進行系列的經驗式治療之重要修煉。
或許你早已知道大腦的神經連結會因重複「經驗」而改變,或許你也知道人在很小時就有「召喚」記憶的能力、經驗可以再被經驗或以不同方式經驗。又或者,你學習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治療法時曾練習過引導式想像、或在其他取向中學習過數種經驗式技巧(或含超個人心理學偏好的體驗方法)....,或是,你在相關技術書中曾經讀到過矛盾意象法或嘗試運用過它、甚至你在學習家族治療的策略學派時已看過多種具治療性雙重束縛的策略...。又或者,你已經知道這些方法都在創造讓案主有新狀態新經驗(體驗)、家族治療時用以促成家庭成員有新的互動經驗等。上述這些運用都符合或運用到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重要原則或方法,治療師狀態修煉系列,即是以參與的諮商治療專業夥伴們之既有訓練作為基礎,善用成員們已有的專業知能及訓練經驗,來逐步理解與進入經驗式治療(採艾瑞克森取向)的修煉與學習當中。
不只是「知道」,而且是透過練習體驗讓身體更熟悉重要原則與歷程,這將會有助你更整合、更自然彈性且創意地活用於實務當中,並且,可從親身經驗中進一步開展屬於自己的細膩度。此外,本系列中的所有修煉都將適用於繼續與人際歷程取向做結合(鍛鍊過程所強調重點也會符合歷程研究長期累積發現的『共通因素』),這也是我的專長 ; 而且,過程中的練習更適合持續運用於自身鍛鍊,而有助拓展自我成長或自我修通,並可持續地精緻化與深化,這也是我的親身經驗。(且工作室獨特形式的實體團督,多年來也持續穩定在促成相關的專業上與個人上的生生不息成長。)
8/3, 8/17, 8/24, 9/7週日晚間(線上)6:00-9:30,以及9/20週六下午(實體)1:30-5:30 🌷詳細簡章: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ff16846919896322
🌸參與者的回饋供參考(摘自匿名回饋單): ~2024當年的回饋 (*2024年起進行方式直接強調與人際歷程取向的結合、並新增一堂『進階-失落與悲傷經驗性實務』) 回饋一> 非常慶幸自己有來報名上課,從人際歷程的讀書會、實作、團督到治療師狀態工作坊,更能理解老師想帶出來的內容和感覺是什麼,也感受到自己狀態的不同,和可運用的更多、更有彈性。 回饋二> 上完這系列的課真的覺得超級物超所值,收穫比想像中多得太多,而且每次上完課都好開心,因為對專業精進的渴望的心被老師餵得飽飽的,此外,學習的過程也不費力,因為老師會結合我們人際歷程課程和團督的很多概念喔,大大大推薦! 回饋三> 令珍老師十分用心在精進和準備要帶給大家的內容,即使是老師已熟捻多年,其實也根本不用再特別準備的課程,老師還是會在上課前,仔細衡量、調整,很多的事前準備老師也都很用心的提早告知,同時給予參加的人很大的空間發揮和自在,這一點在上課時也是如此。 回饋四> 人際歷程取向裡的觀念,很多已經融入我看診的其中部分,在看待個案、思考個案、實際與個案互動,已經從課本延伸出治療室、延伸出日常生活之中,對我而言是更廣泛的應用。而治療師狀態工作坊,則是在我做心理治療時,可以實際運用的概念和技巧,老師在上課加入的多種體驗和練習,也幫助我更有著力點的帶領個案進入體驗。兩者結合起來,完成整期工作坊,真的有一種眉目看得更清晰的感覺! 回饋五> 密集性的課程雖然會有些疲憊,但是在學習上的效果是很好的,課程過後我更能夠理解何謂「經驗式」治療,一方面省思自己的治療風格與相信的治療元素,另方面也在諮商中嘗試所學,讓自己的諮商介入更加細緻化與深刻,我特別喜歡簡易治療地圖的概念,讓我在原本的治療理論下,有了另一個參考與介入的工具。 回饋六> 很感謝老師傾囊相授,我感覺到這是老師很多年的心血結晶,把很多學習的歷程整理下來的成果,雖然老師分享的智慧可能有待後續時間的消化,但是這真的是很超值的課程! 回饋七> 課程架構和體驗環節的設計都非常用心且能幫助第一次接觸經驗式治療的學習者能迅速在認知、感受多個面向有所掌握 ~2023之前的回饋 回饋八> 去年參加老師的暑期「治療師狀態修煉工作坊」收穫良多,覺得不論是在自我狀態的調整、對服務對象狀態的覺察與工作推進上,都有很多幫助!(參與者2024回來報名其他課程時主動附上的回饋) 回饋九> 在自費案上特別好用。(參與者回來個督時的主動回饋) 回饋十> 謝謝老師的帶領,讓我們能在充滿滋養的環境下學習新的東西,感覺非常安全且美好 透過研習不僅學到新的技術,開啟了更多深入感官經驗的方式,更整合了自己的內在經驗和資源,謝謝老師!! 回饋十一> 工作幾年難免有個人內在疲憊的狀態,抱持著來休養兼學習的心情來參與課程,有雙重的收穫。透過老師對整合的熟捻帶領,可將自己各種不同取向的學習經驗做一個統整、融會貫通,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並強化治療師個人的主體經驗體會,再將這樣的經驗化成個人技能。推薦大家在自己的適當時機來體驗~ 回饋十二> 在課程中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艾瑞克森的概念為基礎,透過每一次打開感官感覺進行細緻化的體驗練習,將會深刻地感受到內在中有參與者與觀察者的互動經驗,不論是想在實務工作中嘗試應用經驗式治療或是想透過課程來開展、整合內在狀態的專業夥伴都非常適合! 回饋十三> 這堂系列課程有許多體驗,也因著每個人體驗到的不同,又或是許多感受礙於語言的侷限性不容易分享與訴說。不過,在過程中可以收到自己專屬於自己的禮物,無論在治療師的部份和自己的部份都會有所收穫。 回饋十四> 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除了語言、理論、技術之外助人者本身也是助人工具的一環,在經驗式治療的工作坊中,讓我更拓展自己,透過體驗與分組的練習,細緻的去重新經驗自己的每一個部分,對於自我也對於助人工作中的自己能有更多覺察,也因此能調整自己的狀態,給予自己更多接納與能量。 回饋十五> 課堂中,在老師整合取向和重視經驗主題取向的帶領下,能融會貫通整合新舊學習,很謝謝老師的帶領。 能在工作幾年後,有這樣可針對治療師狀態的進修課程是蠻特別的,而且蠻能符合個人內在需求。 感覺市面上很少有這樣的課程,但我覺得對治療師是很核心重要的進修學習。 回饋十六> 真是謝謝老師的安排~謝謝老師帶領著治療師成員們整理自身感受並做運用,這個過程中很像在經歷一場團體治療,過程與結束時都收到滿滿的禮物。 🌸帶領者規劃此系列訓練之說明: 如果說,當初吸引我連結人際歷程取向與基模治療的是「矯正性情緒經驗」,那後來吸引我連結人際歷程整合模式與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就是「經驗(體驗)」本身。對我而言,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是受到催眠啟發的多層次溝通,這本身有很大重要部分是「歷程」而不只是語言內容,而無論如何採多層次溝通、以及案主接收到是哪些部分,都是要創造一種「關鍵性經驗(體驗)」,即整個歷程中所主要溝通的須促成某種概念的體現(conceptual realization),經驗(體驗)的本身才是創造成長與改變的核心。進入 trance 狀態是經驗性(體驗性)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對案主與對治療者都是,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治療於此特別有所長。其中的許多重要原則與方法學,透過治療者與案主的同在與當下評估,以可能有無限變化的形式展現在過程當中,有的可能會很明顯像是接受了一段"催眠",而有的可能感覺像是經歷一段不尋常的深刻陪伴、且這段陪伴到後來通常可能伴隨明顯的狀態改變、新發現或新體會。我們的經驗式治療師狀態修煉系列,期望鍛鍊成員們能夠運用重要原則與方法學,而且是跟原本所做的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能夠很自然而然合而為一的形式。以工作室的訓練系統而言,自然是能夠與重視療效共通因素的人際歷程取向很自然合而為一的形式,因此本系列所鍛鍊的,都是不只符合艾瑞克森催眠的原則方法、更要符合療效共通因素的操作重要原則。 艾瑞克森式風格像是方法學,具有五類核心能力:量身訂作(Tailoring)丶順勢運用(Utilization)丶策略性(Strategic)丶去穩定(Destabilization)、經驗性(Experiential)丶自然而然(Naturalistic),每位治療者與訓練者在此五向度的重視或強調程度常各有不同。在我曾親身投入實體現場的體驗,向Stephen Gilligan 及Jeff Zeig 兩位老師長期持續學習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經驗當中,發現了許多與我長期對人際歷程的體會(也包括後來帶領訓練的體會)能有加乘成果的部分。而且,從宏觀的多層次角度丶相當彈性丶透過經驗式策略途徑「有意的」進行多層次溝通,自然也增加了原本可整合運用的技術範圍。而其中「順勢運用」及「量身訂做」的基本精神,當能發揮得夠細膩夠好時,也很自然會與案主會有較高同盟及較低抗拒(這樣的互動及關係,也正是諮商/治療歷程所重視的『共通因素』,尤其,諮商與治療的結果研究比較不同學派的組內差異發現:治療結果的變異性主要來自治療者因素--即治療者能建立堅實的工作同盟,並在同盟破裂時能加以修復,甚於其所採用的理論取向)。而當然,在這樣的互動背後,我的專業訓練、實務工作及帶領訓練的經驗當中都讓我發現,治療者本人還是須要在高度 compassion 及重視案主福祉的人性化精神之狀態下,才會持續做得夠好且對案主夠安全。 由於聚焦在經驗式治療的學習與運用,本工作坊僅針對心理諮商/治療專業人員,也透過內在觀察者的參與體驗,期望促成專業上及個人上的雙重獲益,從治療者的自身經驗及體會出發,且能夠與成員夥伴互相帶領,除有助擴展體驗、也能夠理解所進入的「狀態」。經驗過成長的人是真正能夠陪伴與協助人成長的,生命經驗可以療癒,自身經驗也是本土經驗的一部分及重要啟始,待經驗式學習更適用於自身後,也自然更能將體會活用於與案主的專業工作當中。歡迎有共通成長興趣的專業夥伴們一起來加入我們。且透過多種體驗,是很好鍛練更多層次溝通的途徑。
🌸本系列各場次之簡介: (一)有感地成為經驗式 8/3週日晚間(線上)6:00-9:30 第一次聚會,希望讓成員開始「成為(being)」經驗式,透過練習體驗,讓成員練習從「經驗式」去發現、也開始從自身體驗來體認重要原則,並從精緻化(elaborate)經驗的重要經典形式開始練習起,且這過程也會安全地運用到成員們的過去經驗作為「資源」。其中,「順勢而為/順勢運用/善用(utilization)」是艾瑞克森催眠/經驗式治療很基礎且核心的重要態度、原則、與精神,; 而元素/成分(components)概念是可提升治療細膩度也讓治療較快有進展並有所本的一個重要概念,關於此,Jeff Zeig 常用的詞是元素或成分,Stephan Gilligan 的元素概念是 holon,是部分也是整體,治療中「部分」(parts)的運用與此相關,雖然用詞有不同,但都是帶著系統觀意涵的概念,誘發元素或部分的改變是為了促使「整體」產生「質」變。治療者主要協助改變案主的困擾「狀態」,而狀態的改變則是透過誘發特定元素的改變來創造一種連鎖反應的質變。我們將在此前提下,將透過數種途徑,來鍛鍊諮商中需要的同頻(attunement)狀態、喚醒體驗的基礎遞迴(recursion)形式、及練習重現特定時刻等。 (二)可簡約可複雜的「治療地圖」 8/17週日晚間(線上)6:00-9:30 任何治療者都有自身的較佳狀態與較差狀態,本場正式介紹進入催眠(trance)狀態的路徑,且善用成員自身經驗,來練習協助進入「中正狀態」,有助更寬廣的觀察覺察及更當下的創意發現。且延續前面對元素(成分)的學習體會,將運用既是部分也是整體的holon概念,來介紹可簡約可精緻複雜、而且能為案主量身訂做的治療地圖,成員們原本各自的專業學習優勢也將可整合進去這樣的治療地圖當中。並且,我們也會開始練習解構、重新定義或重新框架所謂的困擾/問題、以及阻礙,同時結合時間線概念,延續上一場所學原則與技巧,針對本場主題做系列練習與體驗,這個過程也將運用正式催眠引導或自我催眠、探索想要的目標或想要的關係等。 (三)鍛鍊內在「情緒」資源--障礙轉化成為資源 8/24週日晚間(線上)6:00-9:30 情緒感受是個體內在世界的一類主要元素/成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包括許多人所謂的「負面」情緒。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我們將針對情緒來做適合的相關練習。包括:對所謂「負面」情緒做治療性的重新框架,使其成為有助於進一步順勢運用的「資源」; 而與內在不同部分自己的工作當中,喚醒或增加「猛烈有力」、「溫柔慈愛」、或「有趣好玩」的核心情緒能量,是實務當中很有機會常做且會容易有效能的方向,當治療者能熟悉這三個核心的原始情緒能量,能練習與夥伴在體驗中帶出這些能量、也經驗到被帶出這些能量時,對於自身狀態的相關變化將有助於更敏覺,而得以進一步善用於專業工作與個人生活當中,我們也會討論這些資源能如何與人際歷程取向作結合。 (四)內在自我關係之修煉--內在「父母-兒童」關係狀態之轉化 9/7週日晚間(線上)6:00-9:30 修通自己(或更完整自己)可能是一條長路,但這會是一條每次有所體驗後都能有進展的路。與父母的關係是實務中常見的主題,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或受傷的兒童被喚起時,未必須要透過探索過去或談及細節內容來處理,而是要能促成在當下有所「新體驗」。本場將累進前面場次的學習體會、以及原則與技巧,針對所內化的照顧者、以及內在曾經被漏接需求的兒童,做些現場適合的練習及體驗。每次的這類體驗都可能為內在自己多連結或擴充了一小部分(也可說是,多認可/認回了某一部份的自己、或療癒了某部分的自己)。我們將在當次讓成員們互相有相關帶領練習並體驗,透過帶領經驗這個轉化過程的重要步驟、也被帶領經驗這些步驟,有助之後用於平日的自我覺察自我照顧、及自我拓展(這個過程也是一種自我修通),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在治療中的細膩運用以及繼續的深化與精緻化。此外,視成員學習體驗情形,除了繼續將 holon 的部分整體概念融入其中,也希望同時拓展成員們對系統(外在、內在)的體認,並從系統觀點提醒與拓展後續可能持續的練習或體驗路徑。 (五)「失落與悲傷」經驗式治療應用實務 9/20週六下午(實體)1:30-5:30(實體進階應用,須完成必修) 活用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原則與方法,可應用至許多重要實務議題,本場的失落與悲傷是其中之一,我們要讓專業夥伴們在特定任務(or目標)下來嘗試練習應用所學所體驗的原理原則,以進行這樣的經驗性工作,整個練習體驗過程會有助於整合進你自己的專業優勢當中。失去所愛所依附的人事物(不限於死亡),會有相對應的失落(loss)經驗,或者稱作悲傷/哀傷(grief)。我們延續前面所學所體驗,在本場中作活用練習,將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催眠的方法學,結合進「失落與悲傷」的實務工作當中(本工作坊主要採 J.WilliamWorden 的哀悼任務觀)。除了練習以經驗式治療角度來檢視基本任務、練習以「概念體現」的方法學來思考工作方向與形成治療地圖,經驗式治療主要在協助案主的「狀態」改變,特別有助於處理悲傷的情緒、及發現與逝者連結的新方式,本次我們也將視成員的相關經驗,運用來練習艾瑞克森經驗式治療的重要原則、互相帶領並體驗學習。 🌷詳細簡章:https://www.beclass.com/rid=294fff16846919896322 為讓助人專業之相關訊息能更廣為人知,本網站免費提供此一訊息平台,平台內所有訊息皆是由各主辦單位所發佈,若您對此則訊息想要更進一步瞭解,請逕洽主辦單位。 |
製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TCNet)資訊服務團隊